增長黑客、品效合一、私域流量,讀懂營銷熱詞背后的邏輯
來源:
|
作者:fengshuihuang
|
發布時間: 2019-06-11
|
16605 次瀏覽
|
分享到:
因為無法量化效果,因而也就無法通過效果去精確驗證先前的營銷策略、廣告創意是否準確,如何優化提升。 當然問題歸問題,但你不能說傳統營銷沒有效果,將傳統營銷一棍子打死。只不過這個效果非常主觀,難以可視化罷了。 (正因為效果難以精確測試,廣告對銷售究竟起了多大作用無法評估,所以廣告公司的日子才這么難,只能通過工作量多少證明自己對甲方的價值,由此淪為創意民工業) 品牌廣告、效果廣告這樣的分類法,本就是錯誤的,它們并不是結果上的區別,而只是廣告媒介上的區別。 更準確的叫法應該是傳統媒體廣告和數字媒體廣告,而這兩者都是既有品牌效果又有銷售效果的。 既然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的區分無意義,那么品效合一也就是個無意義的概念。雖然口號滿天飛,但實施步驟和路徑規劃都沒有的話,也就只能變成空喊口號了。 再說,企業做品牌的根本目的不就是為了更好地銷售嘛,所以何來品牌與效果之分,做品牌就是為了效果! 、 私域流量是新瓶裝舊酒 既然我們提到了過去所謂的“品牌廣告”無法精確測量效果,那怎么讓傳統營銷的效果可見呢,答案就是私域流量。 按照標準解釋,私域流量就是企業自主擁有的、可以免費多次利用的流量(刀姐doris教我的)。 因為傳統營銷本質上是向媒體購買用戶,不管是跟央視買,還是跟百度買,還是跟騰訊買,還是跟淘寶天貓買都是一樣。廣告投放結束了,流量也就消失不見了。 公域流量是一次性的,而且公域流量越來越貴,所以企業必須學會自造流量,經營自己的流量。 過去我們可以說,廣告投放提升了品牌,雖然廣告是一次性的,但品牌的影響力是持久的,可以反哺于長期的銷量提升。 但怎么量化這種品牌效果呢,那就是將品牌沉淀在公眾號、個人微信號、微信群、小程序里,沉淀在自有電商平臺或APP里,沉淀在企業自媒體里。這就成了私域流量。 品牌是一個消費者與產品構成的共同體,私域流量就是構建自己的用戶陣營。 做品牌,就是一個將公域流量逐步變成私域流量的過程,將付費給媒體才能買來的用戶逐步變成自有粉絲的過程。 有了粉絲沉淀,品牌知名度、認知度、美譽度、忠誠度就有了真正的落腳點,這些過去衡量傳播效果的指標就可以真正通過粉絲行為量化出來。 所以說什么是私域流量?就是可量化用戶行為的品牌效應。 通過用戶的關注、留存、活躍、變現、分享來坐實品牌效果,落地用戶思維做品牌。 所以私域流量早已有之,經營用戶是私域流量、品牌社群是私域流量、建立自有營銷陣地是私域流量,只不過它又換了一個新的馬甲而已。 從增長黑客到品效合一、私域流量,實質上代表著大數據在營銷各個環節的滲透,從過往強調消費者心理,向關注消費者行為轉變。 基于消費者的行為變遷做營銷,基于消費者行為數據評估營銷策略和品牌指標,這就是大數據時代的營銷準則。我相信,未來新的營銷理論和營銷模型的誕生,一定是基于消費者行為的。